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

哲學層面:否定辯證法

理解「非同一」過後,「批判理論」便非常明瞭:正由於人類認識事物,是在「同一化」後形成的「概念」,概念以後的「星星」根本無法看到。所以一切的「理解」都不是「真實」;既不是「真實」,卻表現或表示為「真實」,便可批判。


從這個角度來看,批判理論確實帶有強烈的解放意味--解放一切固有觀念。所以在霍克海默(Max Horkheimer)所撰寮的《傳統理論與批判理論》中就表示:「該理論的目的絕非僅僅是增長知識本身,它的目標是要把人從奴役中解放出來。」因此,這便對過去的哲學作出激烈的批判。





為方便補充,先假設哲學分為以黑格爾(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,1770-1831)為代表的唯心主義,和以馬克思(Karl Marx,1818-1883)為代表唯物主義兩大派別--這個分類方法確實很有問題)。黑格爾在《法哲學原理》寫道:「哲學的任務在於理解存在的東西,因為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。」於是問題來了,「存在的東西」是「人以為存在」,還有許多存在、但人不見的事物,於是黑格爾思想便不是真實。而馬克思呢?他的「歷史唯物主義」都只是按自己的觀察,再提出見解,也未看到「星座以外的星星」,也是不真實。如此類推,任個現象、事物都不是真實的全部,任何人都無法認識真實,任何哲學思想--特別是宏大的哲學思想都是片面的。

黑格爾
馬克思



為了盡力理解「真實」,批判理論的工作,就是從微細處著手,加以批判--這就能減少觸及看不見的「真實」。同時,正由於「真實」無法被觀察,於是只能採用批判方式,把一切加以否定:以「真實不是什麼」的方式,來認知「真實」,有別於傳統「真實是什麼」的方向。這種方法亦即是所謂的「否定辯證法」。

不難發現,批判理論本就是唯心主義的一種,所以霍克海默也指出:「批判理論不僅是德國唯心主義的後代,而且也是哲學本身的傳人。」有趣的是,批判理論本身也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,也是適用於對整個世界理解的「宏大敘事」--如此批判理論本身也當受到批判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